![]()

![]()
![]()
中国曾被认为是“建筑理念的大孵化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让政府和社会积攒了巨额财富,各式各样的建筑一波一波拔地而起。当代中国建筑正摒弃拼大拼高的粗放品位,将审美重心逐渐转向环保,绿色建筑也慢慢成为中国建筑进入国际主流、获取国际声誉的一种有效方式。
何为绿色建筑?根据2013年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12年,财政部和住建部提出到2015年新增绿色建筑面积要达到10亿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绿色建筑将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的目标。
但中国的绿色建筑仅仅停留在纸上谈“绿”的层面,新加坡的模式是什么样子的呢?
新加坡模式
2014年9月初,新加坡发布奖励计划,设立5000万新元新津贴,协助现有建筑和场所的中小型业主及租户,使用绿色节能设施。
新加坡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80%的建筑达到其标准。“虽然绿色建筑会增加4%-5%的建造成本,但根据新加坡项目经验,这笔投入在4到6年内可完成回收。”为了鼓励开发商把更多的环保因素加入建筑,新加坡政府要求参与竞标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必须满足该国最高的绿色标准,并为他们在土地开发面积方面给予优惠。
新加坡研究了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主要的绿色评级系统,结合本国条件,制定了目前的新加坡绿色建筑标准Green Mark。与美国的LEED标准不同,Green Mark把更多的重点放在了能效方面。“LEED认证体系,节能与能效比例大概占整个评级机制的25%-30%。而在Green Mark体系中,节能与能效大概占60%的比例,”新加坡建设局局长姜锦贤说,“原因在于新加坡地处热带,能源资源匮乏,我们消耗得越少,就越富有。”
面子还是里子
按照住建部2015年年底前,中国绿色建筑总面积将达到10亿平方米的计划目标,中国届时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的绿色建筑大国。绿色建筑在中国的大规模启动或可期待。
启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
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的环保功能中的地位是重中之重,它决定着建筑是够达到环保节能标准,是否能称之为“绿色建筑”。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绿色建筑的支撑,因此启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是建设“绿色”模式的保障。
中国要想提高绿色建筑的覆盖率,则必须采用新型环保材料代替传统材料,无机材料代替有机材料,新型智能节能系统代替传统系统等。通常我们所说的节能环保材料分类为新型墙体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节能门窗和节能玻璃。节能材料中保温绝热材料以无机材料为主,其防火等级要求A级,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
南京三博开发并推广的新型A级防火保温和专业声学处理材料,符合节能环保材料的各项标准和要求,其安全的环保性能和高效耐腐蚀性为中国绿色建筑锦上添花。
南京三博与您携手共建绿色建筑,共创美好家园!
